▲北京慕田峪长城。图/新华社
【资料图】
这几天,北京气温持续高位运行,又逢暑期旅游高峰。高温天气下,北京各大景区迎来了“大客流”。如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有序运行,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对此,延长景区营业时间,为游客提供更多样的游玩选择,正成为不少景区的选择。
近日,据慕田峪长城景区消息,为给广大游客营造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慕田峪长城景区7月5日至8月31日,将原7:30开园提前至7:00开园。暑期夜游活动期间,全天营业时间为7:00至21:00(夜场营业时间为17:00至21:00)。
与慕田峪长城景区类似的,居庸关长城、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海洋馆、鼓楼、世界公园等景区都进入了“暑期模式”,对时间进行了调整,普遍延长了开放时间,打开了夜游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7月5日至10月9日期间,国家体育场(鸟巢)延长了夜间参观开放时间,营业时间调整为每日10时至22时,鸟巢夜间景观照明时间也同步延长,调整为19时40分至22时30分。北京动物园内的北京海洋馆开放了18时至21时的“夜场”。
难约难订的景区门票,好不容易约上,又不得不在景区的人山人海中挣扎。想休息一下,这才发现休息的长椅居然齐齐整整地摆放在大太阳下面。如此种种,都使得人们对于哪怕一点点的改善,无论时间安排,还是景区的人性化服务等,都分外敏感。慕田峪长城等景区调整开放时间之所以让很多游客心动,“慕了慕了”,原因就在于此。
如今,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的同时,也在以更高的要求打量景区和城市,希望景区能够提供更加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和更加便捷周到的旅游服务,希望城市能够展现热情好客的态度和与之相匹配的细节上的用心。
这时候,居民和游客的界限虽然有些模糊,但是居民与游客对景区、对城市的观感和要求却在很多方面都趋于一致,突出地表现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上。
所以,在北京一些旅游景区已经延长服务时间的同时,其他景区不妨也因地因时制宜,将调整开放时间列入提高景区接待能力的选项中,满足居民游客在这个酷暑的出游期待。
事实上,影响北京景区开放时间的因素比较多。既要考虑承载力和对景点的保护,也要考虑景区自身的服务能力,尤其针对外地游客和当地居民等不同服务对象,需照顾到不同的游览习惯。因此,不同景区的开放时间会不一致。
尽管景区开放时间的确定有这样那样的考虑,也面临着资源有限、人手不足等各种因素的牵扯和制约。但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可能延长开放时间,在预约流程上、在旅游产品的创新打磨上,在人性化服务的提供上再做得多一些、再精一些,仍然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比如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圆明园和北京植物园等,开得早,停止进入的时间也比较晚。开放时间普遍在早上6点至7点之间,停止进入的时间也在晚上8点至10点之间,为居民和游客服务的时间都比较长。故宫的开放时间为8:30-17:00,16点10分就停止入场。相对北京其他景点,特别是承担着公园功能的景点相比,这个开放时间相对短一些,能否适当延长?
城市和景区的软硬件设计设置以及旅游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无时无刻不在承担着居民和游客的审视和考验。景区的服务时间延长后,服务压力也会增大,面临的安全系数风险会提高。那么,面对高密度人群的长时间停留,景区的人力、物力资源是否匹配到位?安全保障和秩序维护能力是否能经受住考验?这或涉及不小的成本投入,也是对景区管理水平的压力测试。
因此,延长开放时间后,景区既要保障游客体验,确保各方面的服务保障不因营业时间延长而掉队,又要做好安全风险防范,筑牢安全底线。
像慕田峪长城等景区这样延长开放时间,探索夜间旅游的主动尝试,其实也是一项系统工作,更多的景区加入其中的同时,也需有更周到和妥善的配套安排。这是推动城市旅游的微提升,也是在创建近悦远来的城市旅游形象。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