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正文

那个26岁直播喝酒去世的网红,让我顿悟张雪峰们的珍贵

2023-07-01 22:59:35        来源:   精读君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 2036 / 2000 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 3547 天

01


(资料图片)

前不久,中原黄哥直播喝酒去世的消息上了热搜。

据说黄哥干直播干了快10年,内容大多是喝酒聊天。

喝酒他是怎么喝的呢?不是小酌也不是微醺,而是往死里喝。

高度白酒,曾经有过一分钟喝两斤的疯狂举动。

有时候,他还会混合着生鸡蛋、酱油、辣椒油一起喝。

粉丝叫他怎么喝,他就怎么喝。

有网友评论说,看他喝酒,就像是一个没有味觉的人一样,啥都可以面无表情地一口闷。

也正因如此,他遭到了一些网友的质疑:酒瓶里装的真的是酒吗?是不是白开水啊?

为了给网友交代,黄哥只得点火自证,纸巾蘸酒,一点即燃。

6月2日晚上的一场直播中,黄哥仍像往常一样往死里喝,只不过这一次,下播之后的他,睡下后就再也没醒来。

过了两天,就看到他的妻子在社交平台发的讣告。

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人,就这样喝死了。

有网友不理解,甚至嘲讽他,说他活该、不惜命、自作自受。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生活有多难。

黄哥妻子发的照片视频里,展示了他直播间背面的生活:

没钱,没房,也没什么过人的手艺,早些年为了闯点名堂,还欠了几十万的债。

结婚后,两口子白手起家,一点点打工攒了点钱,盖了新房,但债仍然没还完。

后来,黄哥发现喝酒直播能挣钱,于是就在毛坯的新家里搭起简陋的直播间。

身后的水泥墙上,密密麻麻写着他给自己打鸡血的话:

“白天是生活,晚上是活。”

“生活不是为了钱,但想要的生活都需要钱。”

“钱比命重要,没钱活着还不如死了。”

普通人过日子,一睁眼到处都需要钱。

而没钱也没手艺的黄哥,只能靠着这样极端的方式拿命换钱。

现实生活中,像黄哥这样拼命赚钱的底层人,太多太多了。

比如,前不久那个从10米高空坠下的杂技女演员:

比如,那个被上百斤冰箱压着的搬运工,扛着冰箱起身时,打了好几个趔趄,险些被冰箱压倒在地:

还有绑着绳索吊在十几层高楼上,一点点擦拭窗外玻璃的母亲:

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些工作的危险性吗?

我想,如果有选择,没有人不愿意找一个更好更体面的工作。

02

嘲笑中原黄哥的人,让我想起前几天上热搜的重庆大学教授张小强。

起因是,高考出分的那天,张雪峰在直播中遇到一个家长的咨询。

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是理科生,考了590分,想报新闻专业,问张雪峰这个专业的前景怎么样。

结果张雪峰急眼了:“理科590报新闻?你闭着眼睛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会第一时间把他打晕,给他换专业。”

原因他也说了,新闻专业真的很难就业。

80%新闻系的学生,现在从事的都不是本行业的工作。

选新闻专业当然可以,但如果家里没有背景,毕业后无需为生计发愁,那就要慎选。

“新闻可以当爱好,但不能当职业。”

大概是他的话说得太直白,引起了一部分精英人士的不满。

重庆大学新闻系的张小强教授,就直接在网上向他开炮:

“新闻专业能文能武……不仅会写稿P图,还能扛机器拍片、能编程、能做数据、能做各种分析。”

张教授表示,不管是进媒体,还是进大厂、国企,就业面都相当广,张雪峰劝别人别报新闻,就是误人子弟!

然而,在张小强的长文中,他所谓的“就业广”,就是自己手上的几个研究生,不是进了吉利、海尔,就是考公考编。

看起来,他的学生工作都很不错,但仔细想想,这和新闻学又有多大关系呢?

虽然进的是大厂,但却不是互联网大厂,几乎没有新闻学专业的岗位。

这不是恰恰证明了,新闻学不好就业,只能和其他专业的求职人抢饭碗吗?

况且,张小强是重庆大学的教授。

重庆大学,妥妥的双一流、985,顶尖学府,从这里毕业的研究生,什么专业都不愁找工作。

所以张小强的这段发言,根本不具代表性。

它代表不了大多数一本,或是二三本的学生,甚至他自己所在的名校都不一定能代表得了。

因为他所列举的学生,也只是寥寥几个就业不错的,还有更多毕业后发展得不好的,他基本不会知道,也就得不出数据。

这就是典型的“ 幸存者偏差 ”现象,人们的关注点,永远停留在那些偶然的成功者身上,却忽略了上万倍没被概率选中的失败者。

因为“死人不会说话”,那些被筛选掉的不幸者,才是真正的大多数。

03

张雪峰的发言虽然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但仍然有很多人站他。

为什么呢? 因为他共情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 。

而遍布这个世界的,就是像中原黄哥一样的普通人。

他说的“不要选新闻专业”,针对的也是这些普通人。

家境优渥的人,报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反正以后有的是出路。

但底层出身的孩子不同,他们的试错机会极少,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所以选专业要格外慎重。

前几天,他对一个毕业生是否学医的建议,也上了热搜。

有人说,他曾经发表过“不建议学医”的观点,但张雪峰完整的表述其实是:

学医要慎重,临床要读到博士才能进三甲医院。

想学临床的话,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基本上要到35岁才能养活自己。

总结一下就是说,想要在医学行业有个不错的发展,家里又有条件支持的,那就放心大胆地去学;但如果你家境不好,一毕业就迫切需要赚到钱,则需要慎重考虑。

而对于另一部分把医学当理想的人,又另当别论。

总之,他给建议的所有出发点,都是站在普通底层人的立场上。

网上有个观点:

张雪峰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底层信息不通畅的那些人,知道了如何选专业,怎样报大学。

很多当年分数比你低的人,学校比你差的人,还不是什么211/985,反而混得更好,原因呢?

这些人大部分的共同特点就是家境较好,信息渠道多。

深以为然。

张小强教授的言论或许有一定道理,但若没有把底层人的处境考虑进去,其价值就有待商榷。

张雪峰们最可贵的,就是他们对社会底层拥有超强的感知能力。

正因如此,他们才能设身处地为普通人着想,从一个符合底层人实际发展前途的角度,去规划一个更稳妥的就业之路。

04

这个社会很多元,也很割裂,有人一掷千金,有人深陷泥潭。

当你站在岸上时,不要嘲笑那些还在泥潭挣扎的人,也不要鄙视他们挣扎的样子有多难看。

或许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正在拼命坚守、承担责任。

就算做不到感同身受,也不要轻易妄加指责,在背后嘲笑奚落。

共勉。

标签: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